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全家穿越:搬空库房囤货逃荒 > 第151章 培养小老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见孩子们坐直了身子,姜宁讲道:“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嘛?”

    “我知道,多读书,就不会被骗。”

    姜宁笑笑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我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变得和从前不同了,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沉淀气质。”

    “平日我们看到两只鸟儿飞过,大家会喊,你们看,鸟。

    只读书一日,大家就知道喊一鸣惊人,成语脱口而出,好厉害呦。

    不过一鸣惊人用在今日的场景下显得就不合适了,所以我们要读更多的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哈哈,先生就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见到鸟会说,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姜宁很是惊讶,她不过说了一遍,几个孩子就记住了,他们五行山的孩子可真聪明啊。

    “好,那我们就讲讲这句诗的意思。”姜宁把这句写在板书上。

    “比翼鸟是传说中的神鸟,据说两只鸟只有一双眼睛,一双翅膀,要雌鸟和雄鸟并在一起才能飞。”

    “哇,这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嘛,两只鸟是不是住在天宫里?”

    孩子们的想象力过于丰富,思绪早就飞得老远。

    姜宁赶忙把孩子们拉回来,“鸟儿也和我们人一样,要成亲,两只鸟组成一家人,合力块飞才能飞的高,飞得远。”

    “我爹娘也是一家人。”

    姜宁:“对呀,我们爹娘合力,一家子齐心,才能过上好日子。”

    “我爹娘也像那两只鸟儿一样,一块飞,一块逃荒,一块干活。”

    姜宁点头表示赞同,“咱们爹娘齐心,劲往一处使,我们才能吃饱饭,才能有机会读书。”

    “我爹娘是比翼鸟。”

    “我爹娘也是比翼鸟。”

    姜宁:“对,我们爹年都是比翼鸟,他们不仅是比翼鸟,还是连理枝呢。”

    孩子们好奇,连理枝是什么?鸟他们刚刚见过了,好理解,连理枝就不清楚了。

    “连理枝是说,两棵树的根不在一块,但两棵树的树干和树枝却长到了一块,两棵树长的像一棵树一样。”

    “我见过,就在后山,有两棵这样的大树。”

    生子迫不及待地举手,激动地直接站了起来,绘声绘色地向大家描绘连理枝长什么样子。

    孩子们眸光中充满了好奇,好多孩子已经坐不住板凳,魂都跑去了后山。

    姜宁索性道:“我们一块去看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也不想驹着孩子们。

    孩子们欢快地跑出学堂,生子跑在最前面,满脸兴奋地给大家指路。

    “就是这两棵。”生子跑上了山,大声喊道。

    孩子们围着大树左摸摸右看看,果然是两个树根,枝叶却紧紧缠绕在一起。

    “这就是连理枝。”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孩子们学者姜宁的样子,吟咏着诗句。

    “哈哈,以后我在见到鸟和这样的大树,也会吟诗啦。”

    姜宁继续引导着:“这两棵树为何长得高大茂盛呢?”

    “他们抱在一块,齐心。”

    “他们合两棵树的力量,所以长得比一棵树茂盛。”

    姜宁:“对啦,所以说,我们一家人就要牢牢地抱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努力,才能过上好日子。

    祝愿我们的爹娘,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句诗写的是一位皇帝和他的爱妃的故事……”

    “皇上也对他的婆娘好吗?”

    “我爹也对我娘好。”

    孩子们跟着姜宁朝着山下走,他们学会了一句诗,先生说让他们把这句祝福送给爹娘,他们好想现在就送去啊。

    “我娘在那里。”

    “我娘也在那呢。”孩子们心痒难耐。

    太阳公公爬上了山,火辣辣太阳晒得人脸通红。

    姜宁见村人弯腰除草,辛苦劳作着,又吟了首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孩子们满眼敬佩的围了过来,“哇,先生好厉害。”

    姜宁问:“大家热不热?”

    “热。”

    春去夏来,气候一日比一日炎热,孩子们疯跑了一阵,出了一身的汗。

    “锄禾日当午,我们的娘顶着大太阳,拿着锄头在种地,他们是不是更热?”姜宁又问。

    “娘好辛苦。”

    姜宁解释:“是啊,娘都流汗了,汗滴禾下土。粮食种出来多不容易啊,所以每一粒粮食我们都不能浪费。”

    姜宁带着孩子们做着肢体动作来吟诗,“锄禾日当午。”指了指天上的大太阳,低头薅草。

    “汗滴禾下土。”孩子们吟着诗,跟着姜宁一块擦汗。

    “谁知盘中餐。”孩子们一副端碗吃饭的样子。

    “粒粒皆辛苦。”孩子们装作吃的认真,一粒米都没浪费的样子。

    这边孩子们动作奇怪的吟着诗,那边妇人们好奇的向这边张望。

    姜宁:“我们每人来讲一遍诗,谁讲的最好,我们中午就派他过去给爹娘上课,好不好?”

    孩子们很愿意展现自己,他们本就迫不及待地想过去给爹娘吟诗呢,讲的一个比一个卖力。

    举手表决后,姜宁总结:“大家一致认可生子讲得最好。”

    生子吟诗很有感情,吟的比大家都好听。

    不过孩子们还是有些失落,他们也想过去给娘吟诗。

    姜宁安慰道:“其他同学不要灰心,生子今日给娘这边讲,我们还需要选人给爹那边讲呢,还有哥哥姐姐那边,叔叔们那边呢。”

    孩子们见他们还有机会,笑开了花。

    姜宁也笑靥如花,她培训了一排小老师,负责午休时给个分组讲学。

    “今日,我们选以上同学去讲课,没选上的同学不要灰心呦,我们明日还有机会,以后我们每日都选同学去讲课,大家加油。”

    午休时,各分组席地而坐,种田的就坐在山上,打铁的就在打铁处。

    小老师们闪亮登场,原本每处只选了一个小老师,但孩子们全都跟过去凑热闹。

    羡慕的望着站在前面讲课的同学,心里暗暗较劲,明日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争取也能被选出来给爹娘上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