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隆万之变 > 457副总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到陈矩居然是因为《卫生易简方》复刻的事儿想到自己手里的《永乐大典》,嘉靖皇帝心中是有些欣喜的。

    实际上,刻印《永乐大典》的心思他早就有,只是他也知道此事颇为麻烦,可不是做为皇帝,嘴巴里说出来就行的

    《永乐大典》全书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有11095册。

    上万册书,每册书有多少页?

    每一页都需要一块刻板,自己可以算算,怕不是要准备百万块刻板。

    就这项工程就是不得了的事儿,费时费力不说,还有刻印使用的纸墨费用,更不是一笔小数字。

    说道印书,嘉靖皇帝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还是目前市面上通行的凋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

    实际上明朝虽然有活字印刷术,但活字印刷术却无法取代凋版印刷。

    首先,活字印刷术在技术层面上的不完善。

    虽然活字印刷是一种比凋版印刷要先进的技术,但并不是说其从发明的那一刻开始即是先进的,可以马上代替已得到广泛应用和盛行的凋版印刷。

    活字印刷发明的宋代,凋版印刷的书籍已达到高度完美的境界,而到了大明,不但在数量上呈现繁荣昌盛的局面,而且在凋版技术、印刷质量上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而活字印刷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技术工艺上还有待完善和发展。

    第一,活字排印会造成排字行距不整齐,歪斜,甚至出现单字横置、倒置的错误情况。

    第二,活字版所排印的字大小不一样,并且笔画粗细不均。

    第三,活字印书易造成印纸墨色浓澹不均匀。

    活字字模也是有使用寿命的,不管是木活字还是泥活字,多次使用后必然损坏,即便是金属活字也不能幸免,不过就是比其他活字多用一些时日,而成本却是远胜其他。

    但是在使用中,金属活字不易着水墨,从而会影响到印刷效果。

    事实上,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也影响着活字印刷技术的传播与普及,自从凋版印刷术发明后,印刷品不仅作为一种对象和传播知识的媒介,也作为一种艺术品和传播书法艺术的载体。

    文人及藏书家对印刷品的评价,往往也是从上述的标准出发,而凋版印刷术所具有的这种功能,是活字所难以取代的。

    凋版是书写上版稿,上下字之间的撇、钩、竖、捺有时交叉,笔画相互照应,这样就排行整齐,字体结构美观。

    从艺术审美角度上来看,活字版很难超过凋版。

    而且,汉字的特殊形态是延缓活字印刷术推广的另一个原因,活字印刷术,其技术的推广使用相当缓慢,并没有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与汉字体系不能说没有很大关系。

    活字印刷术在中国经过五六百年才逐渐得到推广使用,而在欧洲只用四五十年便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

    这是因为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方块体系信息量庞大,数量很多,一副活字要满足排版的需要,最少也得有几万个活字,有的甚至要刻制十几万个活字。

    这样大的数量,制作工程是相当繁复的。

    但是,对于欧洲人所使用的拼音文字体系来说,仅需要制作数十种字母、字符的活字,便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排版工作。

    数千种活字与数十种活字彼此相差两个数量级,这种差距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信息传输速度要比以拼音文字为载体的信息传输速度低出许多,客观上延缓了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普及。

    最后,活字印刷术在工艺技术的应用实践上也遇到了阻碍。

    中国科技较偏重于经验和实用,凋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印刷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宋代开始发展形成为三大刻书主体,即官刻、家刻、坊刻。

    即便是到了现在,也是以此为主。

    民间的书坊,大多还是使用凋版印刷,即便是活字印刷的书坊,大多也使用木字字模,不过由此也导致印刷效果欠佳。

    内廷经厂倒是有一套铜字字模,印刷效果极佳,可是就那套铜字字模要想刻印《永乐大典》,想想就知道办不说他是“活神仙”,可是嘉靖皇帝岂是那么容易湖弄的,修炼是否有成,他自己心里清楚的很。

    印书旷日持久,投入过大不可取,抄书的功夫也不会短,即便真的投入大量的人力在其中,也是破费时间的。

    “好了,此事就此打住,容朕好好思量一番。”

    虽然话这么说,嘉靖皇帝在心里其实还是打定主意,有时间叫严嵩、徐阶他们过来议议,看看朝廷里对此是什么看法。

    嘉靖皇帝要重刻前礼部尚书胡?跛??郎?准蚍绞榈南?⒑芸炀痛?榱顺?埃?源顺?蒙弦彩侵谒捣诅

    其实,嘉靖皇帝在位这些年,下旨刻书不再少数,可是那些书多是道家典籍,而这次却是医药书籍。

    有人自然联想到皇帝此前病重的缘故,所以认为或许于此有关,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刻印医药书籍还不如刻印圣人之言好,纯属浪费。

    不过不管怎么说,朝堂上反对的话却是一句没有。

    临近年底,百官更关心的还是俸禄和岁赐,事关各家能否过一个肥年。

    朝廷在严嵩等内阁阁臣的领导下平稳运行,到了年前最后几日,嘉靖皇帝依旧下旨,正旦大朝会皇帝不御殿。

    对于这道旨意,不管是朝廷里还是裕王府诸人都是见怪不怪。

    这日,魏广德从裕王府回家,就从张吉手中接到一封来自蓟镇的书信。

    “董一元?”

    魏广德接过信,心里还有些纳闷。

    这两年,虽然蓟镇时刻遭遇来自俺答部的威胁,可在蓟镇严防死守之下却一直未得逞。

    蓟镇边堡虽时常遭遇鞑子突袭,但多是试探性进攻,并未有大的警讯,没有什么作战的机会,所以董一元现在依旧是蓟镇大军中一名游击将军。

    拆开信封抽出信纸,魏广德好奇董一元这时候给自己写信是做什么。

    不要奇怪,实际上就在几天前,董一元才差人送上请安信笺和年礼,让魏广德实在难以理解,怎么今年过节流行送双份吗?

    一看之下,魏广德有点明白了。

    这次的信件,其实主要说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他兄长董一奎。

    魏广德没见过董一奎,不过也知道董一元有这么一个兄长,之前和马芳官职相当。

    不过经历保安州一战后,在嘉靖皇帝那里挂上号,加上马芳确实能打仗,有拿得出手的战绩,虽然在宣府西路和俺答部的交手中有胜有败,但还是一路累功已经升为都督同知,宣府总兵官。

    而董一奎的战绩和马芳比自然逊色不少,一直担任宣府东路参将,品级也只是指挥同知。

    或许是两兄弟平日的通信中,董一奎向自己老弟说了什么,特别是年关前可能派人给董一元送信,顺便送上一些年礼,所以董一元才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送来这封信

    说起来,其实此事还是和原宣府总兵官李贤和宣府巡抚迟凤翔有关系。

    事后,李贤被调回五军都督府任职,起总兵官之职被马芳升任,而朝廷到现在还未安排副总兵之职。

    这,自然让资历够足的董一奎看在眼里。

    不过到了总兵、副总兵这个级别,可不是他和宣府巡抚、乃至宣大总督走动就能得来的,需要在京师里有人帮人说项。

    董一奎在京城里两眼一抹黑,自然就想到了自家老弟口中京中贵人。

    魏广德,当初在宣府指挥保安州一战,董一奎运气不好没能和他交往,可也听同僚提到过此人。

    更重要的还是,此战中被魏广德委以重任的马芳,在之后的时间里平步青云,更是让宣府武将眼红。

    这里面,除了马芳的战功外,京城有人照应自然是脱不开关系的。

    事实上,在兵部高官们的眼中,马芳不仅是被嘉靖皇帝看中的人,还是裕王府的人。

    自然,在空出官职的时候选择举荐马芳,也是为向裕王府示好。

    这些,魏广德自然知道,所以虽然他没有专门为马芳升迁走动,可是在官员聚会的时候,他还是多次代马芳感谢兵部大人的提携之恩。

    “副总兵?”

    魏广德眉头微皱,董一元为兄长求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