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极品小农夫 > 第355章 有干劲的黄奶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一路上聊天萧鹏知道了这些人的大致情况。

    这个罗孟飞和赵北望是同班同学,不过从来也没有来过这里。

    他是学机械工程的,今年就要毕业,而且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国有机械厂担任研究员。

    他想去之前给自己履历上镀层金,所以来到了这里。

    这事情并没什么丢人的,如果是萧鹏可能他也会这么做。

    毕竟他今后还要面对漫长的人生,能有给自己增光添彩的机会就不该错过。

    看上去这样的行为好像不光彩,但是有什么?毕竟他确实会在这里贡献半个月的力量。

    而付爽和王贞懿的情况则是另外两个情况。

    付爽和罗孟飞是恋人。

    这马上就要毕业,每年的毕业季也是那些学生情侣的分手季,俩人也是如此。

    很快俩人就要天各一方,于是决定分手之前来这里来个分手前的回忆。

    而王贞懿则是他们的学妹同时还是付爽的邻居,她是今年刚刚加入社会实践团的新生,她是真的想来这里参加这个有意义活动。

    她要过来家里不放心,于是就和付爽两人结伴成了他们来时路上的电灯泡!

    他们之所以没有跟大部队一起过来是因为他们是一路游玩过来的。

    谁愿意跟赵北望他们过来呢?要连续坐三十三个小时火车!

    他们三个都是大城市里出来的学生,家境都不错,所以他们也不遭这个罪。

    他们是提前出门一路游玩过来的,只要在集合的日子抵达这里就行。

    听到萧鹏说这里有老鼠,他们都是吓了一跳。

    萧鹏道:“我在这里玩的时候确实看过不少老鼠。”

    赵北望道:“我们在种植梭梭和红柳之类的植物时候一般都需要防止老鼠破坏。不过你们别担心,一般来说老鼠就会被我们赶走的。”

    他们一路上聊着说着,终于到了上泉村。

    到了这里的时候萧鹏感觉就是……

    这里和普通的村落没什么两样,村子里都是平房,大多都是老式的‘堡子’——也就是四合院类型的平房,四面围墙用来防沙。

    在民勤县这边还留有保存最大的地主堡子。那就跟个小型城池似的。

    而村子周围则是各种农田,大多是种植向日葵,还有地方种植着很多绿色的跟珊瑚形状的植物,那就是梭梭。另外像红柳、沙枣之类的树木都已经成林。

    看上去这里一片祥和,可是出村之后是另外一个样子:这个村落距离沙漠最近的地方也就几百米。

    当然,这里的压沙工作做得很不错,到处都种满了梭梭。

    如果没有这些梭梭这里压根就没法种田。

    这个上泉村靠近民勤县三大风口之一的‘老虎口,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登高望远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的地方。现在则成了这种有田有树的好地方。

    而造成现在这个局面是在2008年。当时一万子弟兵进驻老虎口,和当地民兵以及农民一起在这里没日没夜的建设了三年!

    都知道‘万事开头难’,那三年的日子不能单纯用‘苦’字来形容,甚至在治沙过程中还发生过好多次牺牲事件……

    正是那些无名英雄们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再通过迄今为止不间断的治沙工作,民勤这里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好环境。

    不过萧鹏他们来到上泉村的时候差点儿有个错觉:这个村子是不是无人居住?

    他们从开车进村半天竟然没有一个人。

    “人呢?”萧鹏不解问道。

    来的时候赵北望可是跟他介绍过,说这里现在有322户人一千三百多人居住在这里。

    可是这么大的一个村落萧鹏竟然没有看到人。

    赵北望笑道:“平时这个村里人也不多,大家都去治沙了。前面路口右拐……”

    杨猛到了赵北望指的路口一拐弯,面前豁然开朗。

    他们视线可见范围内的田地里都是种着梭梭苗。

    赵北望道:“这里的梭梭不但可以本地压沙,现在就连疆地、内蒙那些需要治沙的地方也都会到这里来买梭梭苗,不过由于现在治沙工作做得好了,所以这里很多人家都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了,你瞧那边大片的向日葵之类的。我们现在这里最大的梭梭种植户就是这片梭梭田的主人白大哥,也是上泉村治沙队的队长。诺,前面不是有人么?”

    其实他不说萧鹏他们也看到了,前面一个老太太背着起码两米高的麦秸堆沿着路边走。

    看到她赵北望倒挺兴奋,直接摇下车窗招手:“黄奶奶!”

    老太太听到呼喊后停下脚步放下背上的麦秸后对着赵北望招手:“小赵,是你啊!”

    杨猛直接把车停到老太太身边,几个人下了车。

    黄奶奶看到赵北望倒是心情不错:“小赵啊,我以为你今年不来了呢,结果你坐着车车过来了。”

    赵北望急忙解释道:“我这是接我同学,他们也是来帮忙治沙的!”

    黄奶奶看着众人笑道:“好啊,好啊,都是些好娃娃!”

    赵北望急忙问道:“白大叔呢?他们去治沙了?”

    “是啊,他们走了一个多小时了。”黄奶奶道:“我前几天摔了一跤,结果你白大叔啥事都不让我干,也不让我去治沙,可是你看我是闲得住的人吗?我可是‘铁娘子治沙队’出来的人咧,我怕啥子嘛!”

    杨猛听后轻轻戳了戳萧鹏:“这老太太岁数这么大了还这么有劲,你知道什么是‘铁娘子治沙队’么?”

    萧鹏压低声音回答道:“这老太太可能还不到六十岁。”

    黄奶奶长得确实很显老,但是这在这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长时间风吹日晒常年和沙漠作斗争,这里人肯定比城里人更显老。

    萧鹏继续道:“那‘铁娘子治沙队’厉害了,那是1978年建三北防护林第一期的时候成立的女子治沙队,虽然都是女性干活比男性还狠!如果那个年代的人到了现在来治沙?可能效率还要提高一倍!只可惜三北防护林第一期挺失败的。不过这事儿也不能怪别人,只能怪科学技术不完善吧。”

    从1978年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到了今天已经进行了六期工程。

    其中第一期工程是最有干劲的,但是却也是比较失败的。

    由于这个工程需要大量的树苗,而这些树苗都是扦插繁殖而来。而这些树苗的起源都是来自于那些生长寿命超长的老杨树,但是插扦繁殖的树苗会继承母体的年龄信息。

    打比方说一棵老杨树能活三百年,而母树已经活了二百七十岁,那插扦繁殖的树苗理论寿命就只有三十岁。如果说用这样的苗木用来种工业原料林比如说十年就采伐这个问题不重要,但是用于长周期的防护林这个问题就会暴露出来,现在三北防护林项目第一批种植的杨树林大面积死亡正是因为这点。

    民勤县就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第一期的造林重点区域,那时候这边的造林治沙干得热火朝天,不过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越治沙越多,越治日子越苦。

    治到最后红崖山水库都干涸,地下水只能坚持十七年!

    最后还是最近十几年时间用科学治理方式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由此可见,办法不对努力白费,很多事情不是单纯凭借一腔热血就可以有个好结果。

    但是不管怎么说,当年那些在风沙中努力拼搏的‘铁娘子治沙队’是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的一群人!

    看看黄奶奶就知道了,那是一个比一个虎!

    没有一个是性格软弱的主!

    “正好,你们有车车,带我去跟他们一起治沙去!”黄奶奶道。

    “啊?”赵北望听后一愣。

    黄奶奶听后道:“咋滴嘛,我还比不上你们这些小娃娃?你没看着我背着麦秸的吗?我本身就打算自己过去的,现在有车更好,多装点儿麦秸咱们多干点的嘛!”

    “额……好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