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 第二四二章 我,大明燕王也!

第二四二章 我,大明燕王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和通泊。

    明军列阵中。

    这里其实就是科布多河上游一片湿地。

    但已经不是平原。

    算是阿尔泰山脉向外扩散部分的丘陵区,就因为是丘陵区,所以融雪汇聚形成湿地,而远处已经能够看到雪山,不过距离阿尔泰山脉的主脉还有至少两百多里……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古人诚不我欺!”

    朱棣看着前方雪山直插云霄,而阴云不断翻涌的壮观景象感慨着。

    所以现代把这句诗翻译成沙漠积雪明显是不对的,这分明说的就是雪山高耸,虽然岑参是在轮台,但唐朝的轮台是乌鲁木齐。他就是八月底某个大雪纷飞的日子,站在已经被积雪覆盖,一片白色的博格达山和天山主脉中间,看着风雪中东归的朋友,放眼望去高耸的山脉变成接天连地的百丈冰,阴云压在上空一片压抑,然后无限感慨地写了这首诗

    “的确差个诗人啊!”

    杨丰说道。

    然后他转头看着身后。

    后面是无边无际的旌旗,而猎猎旗帜下是全副武装的士兵。

    两万多明军总共列八个驼城,然后八个驼城列成前二中四后二的三线阵,但前后两个间距宽,所以实际上是两个菱阵。

    至于骑兵全部收入驼城,在中间四个驼城的中心则是中军,而朱棣的亲卫,作为最精锐的突击力量分成三队,朱棣亲自带领一队,就在前面两个驼城中间,谭渊和丘福各带一队在中间四个驼城间,这其实就是杨丰给他们研究出,最大限度发挥火力优势的驼城版古斯塔夫,火器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

    火力投射。

    敌军攻正面,除非局限于两个驼城的狭窄正面,否则只要想攻侧翼就得面对后面两个阵型的火力。

    想绕向整个三线阵的侧翼……

    那里还是要面对三个方阵侧翼的火力。

    如果全线包围式进攻,那所有方向上都是这种火力。

    如果集中攻击一个面。

    那后面列阵的驼城可以把弹药和补充兵源源不断投入一线,只要你打不动想撤退,那么驼城里面的骑兵就会杀出,给你最致命一击。

    骑兵攻击的一个很大缺陷就是在一个攻击面能投入的兵力有限。

    一名骑兵需要的空间,远远超过了一名步兵,实际上一个骑兵占据的空间可以塞十个步兵,这种阵型让敌军骑兵无论怎么进攻,事实上都是以一敌十。而且持续进攻后,倒下的马匹会给后续形成事实上的障碍,所以骑兵进攻步兵,如果不能一次冲击成功,那最好就是赶紧撤,否则一旦陷入鏖战就该他们倒霉了。同样步兵面对骑兵,只要他们冲过来时候稳住不跑,然后硬顶第一波冲击,基本上也就该反杀骑兵了。

    比如岳家军这种。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撼不动就只能无奈地叹息了。

    当然,封建时代,能面对骑兵冲击不跑的步兵,真的已经是精锐中的精锐了,通常情况都是骑兵还没到跟前就一哄而散了。

    甚至都不用到跟前。

    比如我大宋的耻辱柱,黄河岸边被完颜娄室一通战鼓惊溃的十几万开封禁军。

    “多少敌军?”

    朱棣看着走过来的张辅。

    他们前方是同样也已经开始列阵的蒙古骑兵。

    后续更多蒙古骑兵还在到达。

    因为这里地形相对复杂,为了确保观察,一共升起五个热气球,张辅的前锋阵型一个,后面中军一个,然后左右各一个,后面一个,不过中军不是观察,而是发令的。

    “正面不超过两万,左右两翼各有万骑,后方至今没发现,若敌军后续没有更多骑兵赶到,那么就是四万骑兵,若他们还有分兵走南路抄我们的后路,那最多也就是两万,整个瓦剌和额勒伯克汗廷,此番也就凑起六万骑兵而已。”

    张辅说道。

    “也就这些了。

    说到底额勒伯克不过是条丧家犬而已,给面子尊一声大汗,不给面子就是个来要饭的。

    他是不是被灭,关其他部落什么事?

    游牧民,这里不行大不了赶着“我,大明燕王也,尔等大汗何在?某已至此,何不一会?”

    他吼道。

    当然,对面蒙古骑兵们这时候已经没空管他了。

    他们正在躲开狂奔的牛群。

    紧接着朱棣的铁骑掉头,迅速退回到阵型中。

    就在同时,左翼的蒙古骑兵开始进攻,这部分明显不熟悉明军,径直冲向左翼突出的驼城,很快开始进入速射炮的射程,不过弹药有限的明军严格按照杨丰的规定,不到二十丈内绝不开火。

    很快这支骑兵前锋进入二十丈,但却在同时转向,然后在马背上拉开弓,等着马匹转向中因为惯性切到更近距离。

    明军依然没有开火。

    直到他们的前锋已经完成转向甚至最前面的已经在射出利箭。

    然后……

    还是没开火。

    哪怕已经有不少明军中箭,他们依然在等着。

    敌军前锋掠过,因为冲锋的惯性又切向后面的驼城。

    就在这时候……

    所有速射炮和三眼铳,在瞬间完成齐射。

    因为侧向掠过阵前,而且这些骑兵很多都互相重叠,这一轮齐射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阵型前已经完成转向的至少两百骑兵,转眼间倒下了一多半,剩下因为同伴的突然倒下来不及躲闪,也多数都被绊倒。而那些已经完成射箭,正在切向侧后方驼城的骑兵,也在同时面对了后方驼城喷射的霰弹,还有这个驼城侧面齐射的火力。

    这部分更倒霉。

    因为他们处于两个方向火力的交叉射击中,一百多骑兵绝大多数全都倒下。

    只有二十余骑,惊恐地掉头逃离。

    后续骑兵立刻停止进攻,在远处毫不犹豫地掉头,迅速退回到进攻起点,在那里惊魂未定地看着这边,不过明军也没追击。

    倒是不少士兵从阵型走出,到战场上收缴敌军的弓箭。

    尤其是箭。

    此举让对面指挥官明白了什么。

    紧接着在他催促下,那些骑兵又战战兢兢地二次冲击,但这一次他们学乖了,根本不敢靠近到二十丈距离内,在四十丈外就转向,然后向着阵型内抛射。阵型内明军没兴趣跟他们浪费弹药,反正这样距离抛射的箭对全套铠甲的他们伤害微不足道,最多也就是骆驼需要防护,但这些骆驼本来就有防护。那些打空的箱子往它们身上一盖就行,然后明军同样用弓箭还击,双方就这样菜鸡互啄一样互相射着,那些蒙古骑兵并没注意到,驼城后面明军骑兵已经悄然集结。

    尤其是谭渊的三百铁骑。

    当蒙古骑兵们携带的箭射完,而且战马也有些疲惫的时候,他们开始了突击……

    “这边怎么还没动?”

    杨丰用望远镜欣赏了一下谭渊的表演,然后看着右翼的敌军。

    后者一直按兵不动。

    “乌格齐哈什哈?”

    他看着那里。

    他的高倍镜可以清楚地看到那里旌纛下的人。

    不像蒙古人。

    乌格齐哈什哈出身特楞古特。

    这个民族不好说到底哪儿的,但俄国人管他们叫白喀尔木克,至于喀尔木克就是土尔扈特,也就是说他们是跟土尔扈特部一伙的,但他们是白种人。

    说到底瓦剌本来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蒙古人。

    蒙古源头的蒙兀室韦。

    正牌黄种人。

    但蒙古崛起过程中,蒙古高原包括西伯利亚中亚东欧,大量小部落加入,这些很多都不是黄种人,比如阿鲁台的阿苏特部,人家是正牌高加索人,连信仰都是东正教。不得不说这时候的蒙古大汗也挺悲哀,最忠心的近卫军团首领是高加索人,目前唯一可以依赖的势力,是来源于叶尼塞河流域的西伯利亚集团

    而他们本族还活着的……

    这个绝大多数其实都在大明皇帝的统治下。

    蒙古本部剩下最多的,是大明海西侯纳哈出,他带着二十多万蒙古人投降大明,然后绝大多数都被安置到了广西,他本人已经病死。

    他是正牌蒙古。

    木华黎后代。

    “卧槽,这家伙在撤!”

    杨丰突然说道。

    好吧,乌格齐哈什哈不战而退。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