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夫子,我会造飞船 > 第163章 加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官诺不晓得他的想法,即使知道也说不上来啥,他深都彪、艾丽的脾气,他们平时就是活宝,打打闹闹的,管也管不了,好在这样的场合不让女子参加,否则艾丽来了还不知会整出什么样的幺蛾子。

    话说,最近那丫头倒是安静了下来,跟自己联系频率明显降低不少,若真是在踏踏实实地主持飞船建造工作,自己作为长辈倒不好太小气,看样子一会儿这边完事了,到街上走走,淘换些小玩意让都彪带回去,表彰表彰小丫头,给她点儿甜头。

    他这边正思绪飘飞的空儿,陡得听钟鼓齐鸣,声势大做,不复方才软绵绵的曲弦谱调。

    抬眼望向中央宽台,就见刚才还空无一人的台上,此刻正站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身材高挑、高冠儒袍,显得尤为风度翩翩,虽说儒袍样式是普通灰黑色,可穿在他身上却绝不相同,那股贴切那种文采,让人肃然起敬。

    说起来,无论前世的华夏还是今世的大梁,儒教都对礼仪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好像礼仪就是秩序的代名词。

    上官诺虽然不喜欢太过繁琐的礼仪,可也谈不上讨厌,毕竟前世华夏多年的熏陶,让他晓得礼仪对推动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犹记得当年读《春秋左传》有过一段话,令他颇为赞同。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大国泱泱,文明华夏,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二字讲究的也就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立规矩方可治天下。”。

    后来,即使进入星际时代,地球出来的年轻人也愿意去遵循一些古老的礼仪,按照他们的说法叫:“坚持必要的仪式感”,在他们的认知里,没有仪式仿佛使得有些事就差了味道,比如结婚,比如生子,可见礼仪是融入他们血液的。

    “诸位,大部分都是老熟人了,想来也不需要老朽再自我介绍,今日受少卿(族长李元丞的字)之邀主持此次典礼,废话不多说,请李氏嫡长子上台来”,老者声音浑厚洪亮,从声音听不出丝毫老迈。

    上官诺并不认识他,却能从他话语中推断出不少信息,至少这样的场合他应该主持过不止一次,且深受大家追捧。

    按照规矩这老者应该就是今天的赞者(主持人),故老相传赞者是要通过筮宾占卜而出的。

    能重复请他担任赞者,可见现下大家也不是完全的墨守成规,某些地方已经有了不小变通。

    不一会儿功夫,他的大表哥,李家的嫡长子,穿着采衣(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姗姗上台,由于采衣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与他魁梧的身材有些不搭,看起了颇为别扭,加上头上梳起双鬟髻,更加显得别扭。

    富家大族的营养太好了,若是普通百姓家子弟兴许就不会这么违和。

    想到将来自己也要来这么一遭,上官诺下定决心届时一定要少请外客。

    正主到位,仪式正式开始,首先就是行三冠之礼,三冠之礼包括始加,再加,三加,共三次加冠,三次加冠的冠越来越庄重,分别是首先戴上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了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

    接着戴上由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参与兵事以保卫社稷疆土。

    最后戴上红中带黑的素冠,这是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总之,三加冠代表着责任和期望越来越重。

    加冠可不是只有简单的动作,对赞者要求也很高,三次加冠要念诵不同的祝词。好在台上老者仿佛久经场合,做起了显得很是游刃有余,甚至能很好把握乐班演奏的《高山》节奏,不紧不慢念诵,甚是声情并茂,言辞恳切。

    比如,始加之后,他念诵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加冠结束,是命字礼,这次由大表兄的座师上台,就见他拿出一块刻有文字的玉牌,递给躬身候接的大表兄,道:“汝弱加冠,循名求实。勉汝夙成,昭告汝字。字汝含章,金贞玉粹。德辉不炀,勤思汝事。”

    座师给他取的字是含章,而且简要解释了字的意思,字里行间叮嘱他要懂得秉德勤事之理,可见眷眷之心。

    最后是一通拜谢,先是拜谢祖宗、圣贤,接着是父母,再者是师长,然后是亲戚宾朋,这一通跪下来,上官诺都能感觉到台上的大表兄已经晕头转向。

    在普通人家,到的这一步已经算是仪式圆满结束,剩下的就可以送宾客出门了。

    可李氏是大宗族,自不能轻慢了贵客,在家主招呼下,管家引领者大家另席安排,好酒好肉的开始招呼。

    因不知舅父找自己何事,上官诺也不敢轻易离场,只好耐着性子跟着小厮到偏厅位置吃席面,席面自不用说是极好的,至少很对没心没肺的小彪子胃口。

    同桌的其他人却没巴拉几口,早就端着酒杯到处找熟人敬酒去了。

    瞧眼下情势,估计不到酒席尾声,他那舅父是不会找自己的,于是只好将精力转到吃饭身上。

    同桌人瞧着他面生,加之太过年轻,都不太重视,简单客套一二便不再理会,上官诺也落得清净,边吃边琢么着舅舅找自己的缘由。

    曹州城郊外,上官府庄子

    庄子大门处多是进进出出的车马显得甚是繁忙,在门口玩耍的吴家镇稚童们好奇地围观,而未去城里演出的青壮则主动跑过来帮忙。

    听到动静的吴怀仁老爷子也走出来,抬眼恰好瞧见正叮嘱账房点数的上官???谑谴展?ス匦牡匚实溃骸??芗遥?饷创笳笳蹋?墒歉?镉惺裁创笫拢俊薄

    听到有人在旁边说话,上官??菔狈畔率种械恼瞬幔??房慈ィ?霸?词俏饫侠蠢玻?涫狄裁皇裁创笫拢?还?前埠吞枚┕毫伺?菀┙袢盏交酰?裙苁氯孟人偷秸獗撸?掖?耪朔抗?吹愕闶???敲皇裁床畲恚?桶咽S嗟囊???思医崃耍??辖裉烀蝗ザ⒆磐阶油剿锩茄莩鲅剑浚 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