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夫子,我会造飞船 > 第233章 圣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们都是遭到广泽陛下点名儿表扬的,谁又能服谁呢?

    不仅仅是他们两个,前五名中的另外三人,也是卯足了劲争状元,陛下方才说得好:“走进保和殿,看的是才学,不是过往成绩,只要殿试发挥得好,谁都有机会被点为状元”。

    皇帝陛下果然不同寻常,虽然仅仅露了一面,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就让考生们感激涕零,恨不得肝脑涂地。

    “你便是杨文博?朕记得你,朕看过你会试的答卷,很不错!期待你殿试的表现!”,皇帝陛下的话,再次回荡在脑海里,血液禁不住又沸腾起来,甚至眼圈也有些发酸。

    虽然明知是皇上的客气话,可他就是感觉被重视了,很荣耀,很荣耀,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甚至山呼陛下圣明时,带了十分的诚意、十分的真心!

    只是在心底最深处,才敢生出些许大不敬的想法:“广泽帝手段端得了得,只是简单的走了一遭,都没有露出真容,便圈粉无数!或许,这才是皇帝应有的样子吧!”。

    殿试结束后,又是一天煎熬等待。

    礼部,放榜墙

    大次日,一大早,人们再次齐聚到这里。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来了很多有身份的人。

    他们站在靠里的位置,低声交谈,随侍、仆从四周守护。

    三百名新晋士子,也在这个圈子里,他们衣着簇新、满面春风,谈笑间,自信满满。

    过了今日,他们将再不同于以往,官场和上流社会已经敞开了大门。

    巳时到,唱名吏、张榜吏出来。

    也不废话,唱名吏拿出第一张榜单,从下往上开始念名字,三甲一百五十人,赐同进士出身。

    念完第一张榜单,交给张榜吏张贴。他又拿出第二张榜单,依然是从下往上开始,凡是被念到名字的,莫不欢欣鼓舞。

    二甲一百四十七人,赐进士。

    最后,唱名吏拿出一甲榜单,人群陡得一静,露出极度关注的神色。

    “第三名探花:杨文博,金海州,天柳府”,

    轰~~~

    人群倏得鼎沸,恭喜声潮水一般涌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原来,不知不觉间,杨文博也开始天下闻名。

    虽然不是状元,可心中也谈不上失望,毕竟都探花了,若再无病呻吟,岂不让人笑话?

    在杨文博心底,这个成绩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他微笑抱拳,谦虚应付着,喜意蕴满胸间。

    “第二名榜眼:沈悦,夏朝州,蒙西府”

    这是个陌生的名字,会试成绩应该在十名开外,否则杨文博等也不会没听说过。

    只有一些颇有资历的老人,恍然地点点头:“是沈家的小家伙,难怪,难怪!”,他们在这个领域深耕已久,晓得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沈家乃是开国前与钱家齐名的大商贾,两家素来交好。

    “第一名状元,卢文,京城人氏”

    最终还是卢文夺得了状元,杨文博后退一名,成为探花,沈悦强势逆袭为榜眼。

    人们恭喜完卢文和杨文博,纷纷围拢到沈悦跟前,想要听听他的心得,毕竟,这种后来者居上的事迹实在是太励志了。

    沈悦年龄不大,身材消瘦,脸色青白,华丽的儒衫穿到他身上,宛如被竹竿挑着。

    “所以说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岂可妄自菲薄?!”,他得意洋洋,语气傲然,带着世家普遍的自命不凡。

    “是啊,是啊,沈公子果然是我辈之楷模耶,佩服,佩服!”,众人附和,。花花轿子人人抬,越抬越高。

    沈悦愈加高兴,大手一挥,道:“今晚醉颜人间我包了,大家都来捧场!”,他不仅气度傲,出手还很壕!

    不少士子双眼放光,脸色向往,屁颠颠地跟在沈悦身后,打定沾光的主意。

    醉颜人间取义“最艳人间”的谐音,是京城最大的青楼,也是最著名的销金窟。

    普通人挣一辈子钱,都不一定能在里面消费一次。

    可沈公子满不在乎的语气,说明是里面的常客,难怪总是一副脸色青白、酒色过度的模样。

    “哼,酒色之徒,真是羞与为伍!”,看着大队人跟着沈悦去了,卢文气愤地冷哼,满是不屑与鄙视。

    他家学渊源,秉持纯正的儒道,讲究克己、慎独、守心、明性,视酒色为歪门邪道。

    “传胪”完毕,礼部又宣读了皇上加恩科的圣旨,在场士子无论高中与否,尽皆欢喜无比,叩拜跪谢陛下隆恩。

    传胪便是唱名,一甲被皇上御赐进士及第。

    第二日,皇帝陛下设琼林宴,贺诸高中士子,亲敬三杯酒水,收录诸人为天子门生。

    第三日至第五日,卢文带队,仪仗开道,游街京城,夸官三日,众位进士穿着大红的官袍,喜气洋洋,威风凛凛,志得意满。

    之后便是漫长的假期,陛下恩典,专门给新进士们,留出三个月的时间,用于回乡祭祖、探亲。

    实际上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回家显摆,光明正大的显摆,奉旨显摆。

    古人虽然讲究谦虚,可却不讲究低调,在他们的观念里,富贵不返乡,便如锦衣夜行。

    在外发达了,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回乡祭祖,感谢祖宗英灵的庇佑。

    其次,便是告诉家乡父老,让他们感受自己的荣耀。

    最后,是拉一些亲戚朋友、宗族晚辈等出来,跟着自己享享福。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种行为,儒家是推崇的,因为他是“仁”、是“孝”。

    皇帝陛下也是鼓励的,因为它能将自己的圣明带向四方,让百姓感激涕零,同时又见贤思齐,自动凝聚在伟大的皇权之下。

    正常来讲,三个月的时间太短,是不够所有进士都回乡的,毕竟梁国的面积实在太大了。

    可陛下圣明,专门抽调云舟保障,就算边荒州府也能十日之内到达。

    于是,让那些几乎与世隔绝的县城,有机会领略到了梁国的强大、皇帝陛下的伟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