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家父朱重八 > 第九十三章 临江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未等动笔,有门子来报,说陕西布政使杨靖求见。

    朱爽只能先到大殿门口迎接,笑着道:“杨大人,今日怎有空来我王府?”

    杨靖快步上前,施礼道:“特来向王爷求援!”

    朱爽一愣,“发生什么事?”

    杨靖上前解释,原来是陕北一带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导致粮食减产乃至绝产。他已向朝廷上书,请求减免税赋。

    可受灾的百姓依旧缺粮,若不及时赈灾,就算不发生叛乱,也会饿死无数百姓。

    朱爽闻言一怔,喃喃道:“陕北啊!”

    话说明朝的陕北,实在是太过多灾多难了!

    明初及中期还好,到了明末那真是各种自然灾害轮番上阵,加上朝廷拖欠饷银,边镇的将士好几年拿不到军饷,又有贪官污吏横行,生生要逼死人的节奏。

    此刻的陕北虽好过明末,依旧是陕西境内自然灾害最多的区域。

    朱爽管不了两百年后,却能为此刻的陕北百姓做一些事。

    当即道:“我准备先拨粮草十万石,运往陕北,救济灾民!”

    杨靖闻言大喜,施大礼道:“如此,陕北百姓活矣,王爷宅心仁厚,实乃万民之福啊!”

    却说此刻的陕北地广人稀,拢共也只有八万余户,六十多万的人口。

    此次受灾的面积约占陕北四分之一,人口两万余户,十多万人。

    有十万石粮食送过去,均分到每户灾民手中有好几石,省一点吃足够渡过灾年。

    就是秦王损失多一些,这十万石粮草就要八万多两白银,还没算运往陕北的各种费用。

    朱爽这一次,开销起码十几万两,也就是秦王府家大业大,换做谁都要肉疼好一阵

    就说这陕西布政使司衙门,有蓝田银矿两成产银的进项,也算收入颇丰,依旧不敢独自承担陕北赈灾。

    无他,真的是太烧钱了!

    可朱爽还真没把十万石粮草放在眼里,各种矿山、作坊里的收入不算,他本身还是陕西行省境内最大的地主老财,有王府田庄三十万亩懵的状态,他做好打油诗也刊印的心里建设了,哪成想朱?九壮稣饷匆皇拙?詈么省

    更要命的是,这首词跟《三国演义》实在是太配了,有一种提纲挈领的艺术契合感,仿佛这首词就是为这本书写的。

    俩人一时间思绪万千,都看着墨宝不说话。

    朱爽则坐回原位,继续烤串就啤酒。

    话说买下酒坊后,他就命酿酒师傅同时用多套设备酿造实验,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炎炎夏日里酿出口味近似于现代的啤酒。

    放到冰窖里镇过后,就更分辨不出细微的差别了

    能在大明的炎炎夏日里,喝上冰镇的啤酒,还真是惬意啊!

    朱爽自斟自饮,杨靖懵逼茫然,好半天才回过神,冲朱爽道:“未料王爷竟有如此才情,令下官敬佩不已!”

    朱爽呵呵一笑:“诗词小道,当不得大人谬赞!”

    陈文镛却抓住机会,吹捧道:“非也,非也,诗词流传甚广,影响巨大。王爷这首临江仙,更是光耀千古,力压唐诗宋词,可为我朝第一。以卑职看,这大明第一才子,非王爷莫属啊!”

    杨靖白了一眼,不屑与陈文镛对话。

    朱爽则哭笑不得,摆摆手道:“行了,我知道,你且将这首词拿去,加在《三国演义》开篇。另外,按我说的价格付稿费,就令那人去账房取钱。小春子,你记得知会账房一声。”

    “奴婢遵旨!”

    小春子说罢,同陈文镛一起出门不提。

    却说杨靖闻听“三国演义”四个字,惊喜道:“可是那个叫罗本罗贯中的人,所著的《三国演义》?”

    朱爽点头,“正是此人!”

    杨靖惊喜道:“早听说有这么一本书,可惜一直无缘得见,王爷既收了他的手稿,可否借下官一看。”

    朱爽闻言哭笑不得,“不是,杨大人,还有看小说的习惯?”

    杨靖举杯讪笑:“就是闲暇无聊时,翻着解闷,却不知王爷多少钱,收的书稿?”

    “也没花太多,就用了三千两!”

    “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