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新的行业,资本发展

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新的行业,资本发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沧州,中华书局。

    主事丁广河看着眼前的太子,又惊又喜。惊的是太子竟然来到了这里,喜的是再一次见到太子。

    丁广河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中华书局直属皇家产业。

    按照皇室规定,行省主事一年一入京,府域主事两年一入京,县域主事三年一入京。当然,偏远的地方行省主事可以通过驿传来送文书账册,未必需要亲自到京师。

    丁广河有幸见到太子,还是在迁都之后的第一个除夕日,皇帝朱允?捎胩?又煳目??毕稚碛⒘夜愠

    那一日,建文皇帝发布了先拜祭后拜年的诏令。

    这也意味着大明王朝的除夕日被定为拜祭日,无论身在何处,都需要去就近的英烈碑拜祭一番,然后才是迎接元旦新年。

    同样是那一日,朱文奎代皇帝发表了“察奸治贪零容忍”的文章,将朝廷之策定在了整顿官场之上。

    太子虽未成年,可其表现出的对贪腐欺民官吏零容忍的强势与威严令无数百姓欢喜。

    那日,丁广河在。

    朱文奎虽然不认识丁广河,但看他紧张与恭敬的神情便明白过来,笑着安抚道:“孤来这里不是找你麻烦,将书局的账册拿过来就好。”

    丁广河连忙将账册找出,送至桌案上,问道:“殿下可是想找售卖最好的是哪些书?”

    朱文奎微微点头。

    丁广河放松了一些,说:“今年上半年卖得最好的书,还是往年的四本,即《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瀛涯胜览》与《太祖开国志》。不过有两本书异军突起,最近售卖的不错,在这沧州城,也有不少人购买。”

    朱文奎抬起头看向丁广河,问道:“哪两本书?”

    丁广河安排伙计找来两本书,然后递给朱文奎:“一本是前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还有一本名为《国子监的天才监生》。”

    朱文奎微微皱眉。

    《梦溪笔谈》销量增加可以理解,毕竟这里面学问庞杂,一些社学启蒙时也会引导弟子翻阅这本书。倒是这《国子监的天才监生》,可是第一次听闻与见到,当看到署名是胡?跏保?煳目?行┯裘屏耍?飧黾谰撇皇呛苊β铮?趺椿褂惺奔淙バ词椋

    只听说胡?踉谘芯恳窖В?急感匆绞椋?惶?倒??趸剐垂?蛹嗉嗌?氖榘

    打开一看,好嘛,还真记录了不少惊才绝艳的天才。

    比如商学院的周忱,这家伙在西疆省苦干多年,为丝绸之路贡献很大,直升户部侍郎。比如刑部侍郎王淮,早年间在国子监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朱文奎还看到了周昌、郭嘉乐、胡其仪、宋断断等人的名字。

    书的框架很简单:

    人物,精彩的故事,蕴含的道理,要成为这种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不得不说,这种简单的安排,却很让人喜欢看,尤其是一些故事值得津津乐道,浮想联翩,比如胡其仪乘热气球飞天差点被冻死的事,既宣传了胡其仪为追求学问不畏死亡的勇气,也传达了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道理。

    朱文奎看向丁广河,问道:“这书多少钱,百姓能买得起吗?”

    丁广河笑道:“殿下,这本书在所有书里算是便宜,三百八十文。搁十几年前,确实没多少人能买得起,可如今百姓手中不缺几百文钱。民间以读书为乐,以有书为荣,一些人家甚至还将书摆在了厅房里,故意邀人去吃饭,看到自家买的书,以此为乐……”

    朱文奎笑了。

    虽说攀比虚荣要不得,可这攀比的不是穿着,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书籍,这倒是一件好事。

    于谦问道:“这里的百姓每年大概有多少存余?”

    丁广河想了想,认真地说:“这个倒没仔细计算过,但在码头卸货的那些农夫,每年做工就能有六七贯,这还不包括农忙时,加上家中庄稼所得,林林总总一年下来还是能有十几贯钱,去了一家花销,走访送礼等,每年留下个五至八贯钱还是可能。”

    朱文奎点了点头。

    五贯钱虽是不多,可对于寻常百姓之家已是不错。积累个十年,家中不敢说富,但也不至于因为一两年连续的减产绝收而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百姓有了抗灾能力,朝廷稳定的基石便铺好了。

    自沧州离开,朱文奎、于谦等人一路南下,走走停停,在六月底抵达了金陵。

    通济门外。

    人群聚在一起,纷纷攘攘。

    宋远扯着嗓子喊道:“清山装配厂,要三十人,长期做工,一旬八百文,一旬一结。”

    陈锋不甘示弱,声音更高了:“大舟纺织厂,要四十人……”

    “有没有去玻璃厂的?”

    “面粉厂煤工来三个!”

    于谦站在人群之外,看着热闹的场景,皱眉道:“出了好多不曾听闻的行当。”

    朱文奎一只手摸着下巴,思索着。

    父皇曾说过,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会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或许政治体系不变更,但经济体系会先发生变化。有一个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东西,会伴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无可阻挡地出现在大明。

    而资本主义的一个标识,便是自由雇佣市场的出现。

    这些年来,金陵、苏州、杭州等地,早就出现了这种雇佣市场,只不过远没有眼下如此热闹,那时候也没有出现那么多的厂,更多的是一些纺织作坊。

    可现在,随着外无强敌,内无大灾,朝廷减税,有酬徭役,百姓逐渐有了购买力,市场需求在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类各样的工厂出现,以满足这些需求。

    朱文奎听朱允?伤灯鸸?时镜目膳拢??雷时镜闹鹄?拘裕??梢匀萌斯?煤茫?材苋萌怂牢拊嵘碇?兀??梢猿删臀按螅?部梢匀梦按舐傥?煨

    关键不是阻止它来到大明,而是如何引导与使用资本。

    时代的潮流是不可能逆转的,唯有顺势而为,善于使用,才能确保一切力量为朝廷所用。

    朱文奎明白,未来自己治理大明少不了与资本较量。

    好事。

    父皇将周围的敌人都清理完了,瓦剌也被彻底分解,没了往日的威风。除了水师之外,大明军队在未来几十年很可能都不会有大的战事。

    没敌人可收拾,想要延续与再创大明辉煌,就需要内治!

    内治难点之一,便是商与资本。

    朱文奎看到了大明新兴的行业,看到了朱允?稍?枋龉?目赡埽?匝矍暗男佬老蛉偌仁瞧诖??灿兴?傻?

    于谦察觉到了朱文奎的情绪变化,笑道:“权衡利弊,扶利而去弊。再多变化,只要不改变大明前进的方向,不扯后腿,总会越来越好。”

    朱文奎点头,一扫担忧,豪情地说:“任它雷霆击空,我自乘风破浪!”

    在朱文奎、于谦一行人在南方游历时,在北京的二皇子朱文垣已经开始学习处理政务。

    朱允?刹唤鱿赶附步庹?裰械奈侍猓??贾煳脑?岢龆嘀纸饩鲋?撸?谷闷浞治雒恳恢侄圆叩挠帕佑胗跋欤?钪昭≡癯鍪屎系挠Χ灾?摺

    朱文垣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兴许是皇室教育打下的基础,也兴许是随朱允?桑?诰??跗诘慕哟ブ?螅?部?寄艽?硪恍┘虻サ氖挛瘛

    虽说朱文垣的应对之策还不够完善,想不周全,有些想法并不适合,但朱文垣能自己拿主意,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来说已是惊人。

    就连杨士奇、解缙、铁铉也不得不承认,朱文垣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子。而越是如此,杨士奇等人越是担忧。

    朱允?刹⒉唤橐庹庑┑S牵?娑砸恍┏?冀?裕?宦芍弥?焕怼

    这一日黄昏。

    朱文垣已出宫去了吴王府,朱允?梢桓鋈舜?谖溆⒌钅诖?碚?瘛

    内侍通报:“庞指挥使求见。”

    朱允?晌⑽⒌阃贰

    庞焕入殿行礼,递上一份文书:“皇上,最近朝臣之中有些人想尽办法接近吴王府,想要巴结逢迎吴王,这是名录。”

    朱允?山庸?氖榭戳思秆鄱?揭慌裕?×艘⊥罚骸半匏倒?芏啻危??夹е业氖谴竺鳎?腔实郏??皇翘?印⒒首右嗷蚴瞧渌??酰〔还?且坏愕惴绱挡荻???蔷拱崔嗖蛔。?胱磐痘?∏桑?遣皇窃俟?欢问比眨?阋?岬秤?剑?赜翟谖馔跎肀吖ペη捉??又?耍俊

    庞焕低着头不说话。

    封二皇子为吴王,并带至武英殿处理政务,这给许多大臣传递了一个非同小可的讯息,他们第一个想法自然而然是:

    皇帝想另立太子。

    在这种判断下,难免有些人赌上一切去压住二皇子,希望能成为二皇子身边之人,他日二皇子登基,便是朝中重臣,什么解缙、杨士奇,什么夏原吉、李志刚,都将在自己之下。

    朱允?沙了剂讼拢??诘溃骸案?馔醮?浠埃?盟?幽伤?型缎Ч倮簟U馊喝思热幌不抖?首樱?蔷腿盟?歉?潘?伞V劣谝?灰?茫?懿荒苡茫?枚?首幼约豪囱 5?枰?⒆潘?型缎Ч倮簦??夜ペμ?印⒍??攀簟⒛诟螅?闱胨?グ踩?趾韧胩腊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