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 第三百九十四章:诸事皆了,危机彻除

第三百九十四章:诸事皆了,危机彻除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辰时近半。

    涿郡孟家宣布降价至一两四钱一石的消息。

    如同燎原之火般迅速席卷整座沮阳城。

    闻听消息后的一众世家、商贾一时间无不大松一口气。

    事实上在孙道华、朱广礼、梵崇贤等人接连不断的打压下。

    沮阳城内的一众世家、商贾们早已没了事端一开始时的心气神。

    若不是担心贸然降价恐会成为那众失之的。

    现如今的沮阳城粮价怕是早已再度呈断崖式下跌了。

    故而。

    当与上谷朱家有着姻亲关系的涿郡孟家宣布降价后。

    一众早已没了心气神,一心只想尽早自泥潭脱身的世家、商贾们心中无不大松一口气。

    也正因此。

    这一日的沮阳城注定将会热闹非凡。

    亦注定将会载入地方志,流传于史册之中。

    ......

    ......

    辰时。

    涿郡孟家家主孟泽明宣布将粮食价格调整为一两四钱一石。

    辰时近半。

    广阳郡崔、万、洪、荀、冉等共计十二家中小型世家以及十七家商行。

    紧随其后宣布将粮食价格调整为一两四钱一石。

    辰时五刻至七刻。

    雁门郡潘家、代郡范家相继宣布将粮食价格调整为一两四钱一石。

    己时至己时三刻。

    雁门郡陈、刘、徐、韩等家族。

    以及代郡张、关、姜、温等家族。

    紧随其后相继将粮食价格调整为一两四钱一石。

    至此。

    沮阳城粮价彻底进入一两四钱时代。

    一时间沮阳城百姓无不闻风而动。

    朱、梵两家米粮铺前原本见首不见尾的长龙顷刻间便足足散去大半之多。

    不多时自朱、梵两家米粮铺散去的百姓便汇聚于一众同价米粮铺前。

    一时间宣布降价的一众世家无不痛并快乐着。

    若非形势逼人,一众外来世家、商贾除非脑袋被驴给踢了,否则绝不会如此降价。

    但好在以现如今的情形,用不了多久便可彻底自燕地这一偌大泥潭中脱身而出。

    虽丢下大半条老命,但好在仍能苟延残喘。

    然而。

    天不遂人愿,十之.八.九。

    仅仅只过了小半个时辰。

    沮阳城局势便再起变化。

    时近午时。

    河间郡、中山郡共计十六家中小型世家、二十四家商行。

    相继宣布以一两三钱一石的价格出售手中粮食。

    此消息一出,瞬间全城轰动。

    数不清的百姓纷纷涌向河间郡、中山郡世家、商贾所设米粮铺。

    午时三刻至六刻。

    雁门郡潘家、代郡范家以及两郡其余世家、商贾。

    无不咬着牙宣布将以一两二钱一石的价格出售手中粮食。

    若是所需量大,则可见面细谈。

    待消息彻底传播开来后。

    原本离去的百姓无不再度狂奔而至

    更甚至于就连南城门外排队等着购买平价粮的百姓。

    亦被雁门、代郡两郡一众世家、商贾所吸引。

    一时间沮阳城内当真是人满为患。

    为避免发生踩踏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孙道华为此特调三千郡兵,用以维持城内秩序。

    未时四刻。

    辽东郡卢家、柳家、史家、唐家、孟家。

    辽西郡何家、孟家、刘家、陈家、赵家、萧家。

    以及涿郡刘家、孙家等共计十七个中大型世家、商行所组成的进退同盟。

    联合宣布将于三日后携粮撤离燕地。

    此消息一出,沮阳城竞相降价的风气瞬间戛然而止。

    辽东、辽西、涿郡三郡进退同盟所掌握的粮食数量至少亦有百万石之多。

    若是这部分粮食全部撤出燕地。

    这对所有外来世家而言,都无疑是一天大的好消息。

    然而,所有人心中都清楚如此庞大数量的粮食,又岂是说运走便运走的?

    辽东、辽西、涿郡三郡进退同盟此举无非是在威胁孙道华罢了。

    简而言之。

    三郡进退同盟此举无非是在增加自身筹码,从而增加与孙道华等幕后之人谈判的胜算。

    至于最终谈判结果如何,此时无一人心中有底。

    但这并不妨碍雁门潘家、代郡范家等一众降价世家、商贾。

    默契地借助此事之机,达成一定的默契。

    此默契即:互相不内斗,将粮价彻底稳固在一两二钱一石。

    ......

    ......

    未时过半。

    沮阳城南,郡衙月台外。

    郡丞陆延盛满脸焦急地快步登上月台。

    随即径直地朝着郡衙大堂行去。

    方一临近郡衙大堂。

    便闻得道道异常响亮的鼾声绵绵不断地自郡衙内传出。还需建立在沿途官吏不曾狮子大开口的情况下。

    可若是不走。

    三郡进退同盟已然将事做到了这份上。

    孙道华又是这般极其强硬的态度。

    三郡进退同盟又有何颜面继续待在燕地?

    又有何颜面随波逐流地去降价售粮?

    ......

    ......

    一夜时间匆匆而逝。

    次日辰时。

    就在辽东、辽西、涿郡三郡进退同盟内布满浓浓阴霾之际。

    上谷郡朱家嫡长子朱宗廷、上谷郡梵家嫡长子梵文佑。

    以及涿郡孟家第五子孟庆丰。

    分别出现于辽东郡卢家、辽西郡何家以及涿郡刘家下榻之地。

    己时。

    如上三竿之际。

    朱家朱宗廷、梵家梵文佑、孟家孟庆丰相继离开卢、何、刘三家下榻之地。

    无人知晓这消失的一个时辰里究竟发生了何事。

    更无人知晓这消失的一个时辰里六家具体谈论了何事。

    己时过半。

    辽东郡有头有脸的世家、商贾皆汇聚于卢家下榻之地。

    辽西郡有头有脸的世家、商贾皆汇聚于何家下榻之地。

    涿郡参与此事的一众世家、商贾则汇聚于刘家下榻之地小】

    【说】

    午时四刻。

    近乎吸引了所有外来世家目光的三场会晤终是相继结束。

    就在一众外来世家无所不用其极地打探会晤内幕之际。

    未时一刻。

    辽东、辽西、涿郡三郡进退同盟。

    联合宣布将以一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出售手中粮食。

    此消息一经宣布。

    瞬间如燎原之火般飞速席卷整座沮阳城。

    一时间一众外来世家、商贾无不哗然色变。

    然而不待一众外来世家、商贾作何反应。

    未时四刻。

    上谷郡朱家、上谷郡梵家以及涿郡孟家。

    相继宣布将粮食售价自一两四钱一石调整为一两银子一石。

    未时七刻。

    万般无奈之下。

    雁门郡潘家、代郡范家等一众家族、商贾。

    只得紧随其后,宣布将以一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出售手中粮食。

    至此。

    沮阳城粮价彻底进入一两银子一石的时代。

    一时间沮阳城内外百姓无不彻底疯狂。

    南城门外的那一条条见首不见尾的长龙更是就此消散大半。

    归根结底。

    同样的价格下。

    城内众多米粮铺的效率自然而然地远超上谷郡衙数倍,乃至十余倍。

    此后数日时间里。

    因僧多粥少等缘故。

    沮阳城粮价再迎数次小幅度下跌。

    而除沮阳城外的上谷郡另外七城。

    自反攻一开始,便在孙道华的强行命令下。

    始终保持着与郡城沮阳同样的施行方针。

    其内世家、商贾数量虽少于沮阳城。

    但其内百姓数量同样亦少于沮阳城。

    故而,上谷郡八成虽过程略有不同。

    但最终的结果确实殊途同归。

    而渔阳郡亦是如此。

    与此同时。

    上谷郡、渔阳郡悄无声息地挖断多处交通要道。

    欲行修建新官道一事。

    亦是陆陆续续地传回燕地。

    闻听此消息后。

    一众外来世家、商贾暗地里无不痛骂孙道华、庞文泽等人。

    事到如今一众外来世家、商贾如何还不明白。

    自他们运粮至燕地的那一刻起,便已然半只脚踏进了孙道华、庞文泽等人所挖无底深渊之内。

    即使他们当初豁出去一切。

    也休想运粮离燕。

    即使走了。

    那悄无声息间挖断的各处交通要道,亦会将他们统统驱赶回来。

    总不能将粮食全部置于荒郊野外,静待那不知猴年马月方才兴建完成的新官道吧?

    至于水路,更是想都不用想。

    在上谷王家、渔阳谢家等庞然大物轰然倒塌后。

    朱、梵、董三家以及宋氏商行等势力近乎把持着燕地近七成的水路。

    余者在孙道华、庞文泽的等人未曾发话前。

    又有几人敢将水路借予一众外来者使用?

    ......

    ......

    四月下旬。

    燕地十七城粮价在几经波折后。

    最终基本稳定在了七八百文一石。

    部分中小型世家、商贾手中的粮食亦是悉数售罄。

    一时间燕地十七城外,近乎处处可见背影萧条者。

    而在这一期间。

    朱、梵、董、宋氏商行、老五家商行等势力。

    或明或暗地吞下至少百万石粮食。

    而燕地两郡十七城的官府。

    在孙道华、庞文泽或明或暗的示意下。

    亦是趁此机会将官仓全部堆积的满满的。

    寻常百姓家亦是竭尽全力地趁此机会囤积粮食。

    至此。

    燕地饥荒危机彻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