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1551 > 第209章 大格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然后辐射的是九江,长沙,开封,直至江南和浙江的一些沿江城市。

    如果朱载??能控制粮食售卖,意义绝对不光是赚钱那么简单。

    等于是将半个大明的命脉抓在了手中。

    而且粮食买卖可以渗透出去,为荣王府在江南和浙江扎根,从事更赚钱的海贸生意打下不错的根基。

    这才是眼前这个会的根本所在。

    控制粮商,甚至在将来掌握整个湖广粮食售卖的议价权。

    通过粮商再来渗透南直闽浙,加入海商队伍。

    这么深远的布局对于朱载??来说也是前所未有之事,但最少眼前的事,他感觉应该是可行。

    粮商们的脸色就是阴晴不定了。

    荣王府这么深入的介入粮商之事,所有人都感觉到了王府的决心。

    粮商们的感觉是忧喜不定。

    忧的是王府的定价议价招标等一系列流程下来后,他们可以操纵粮价彼此联合的空间极小,此后等于是被荣王府牵着鼻子走。

    而王府的势力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如山一般庞大,可以随意碾压。

    湖广的其余王府也会出售粮食,毕竟各家王府都是家大业大。

    但各亲藩王府是做不到荣王这样的精细,都是由王府的太监和清客与粮商打交道,各家亲王可不耐烦理会这样的事。

    亲王们只管用权势兼并田亩,抢夺好处就行了,何必这么费力气?

    喜的便是,以荣王府原本的根基加上现在的做法,一年百万石以上的交易额可以保障。

    另外以王府收粮和入储发售,一系列的流程看起来都是相当的透明和快捷。

    只要招标出价这一方面完成,各粮商都可以直接从王府设立的粮库取粮就行。

    粮库又是设在水运便捷之处,从收粮到储粮,运粮,发售,这几个环节都相对省时省力,可以节约不小的成本。

    而且随着王府出手,时间久了,买粮的基数会越来越大,各个粮商的买卖也会越来越大,可以排挤掉不少同行原本的生意地盘,将自己的买卖做大。

    真正的大粮商在本地也是颇有地位的,甚至官府士绅们也会屈意相交,一般商人遇到的危险,粮商是不太可能遇的上。

    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一直风调雨顺,对地方官员来说,刑名仓储文教等事各有侧重,但在荒年不造成大规模的饥荒和流民,还有不大规模的饿死人才是重中之重。

    一旦到了荒年,除开本地的常平仓之外,官府可倚仗的就只有这些可以从外地大量购粮的粮商,是以只要稍微有点智谋常识的地方主官多半都不太会为难粮商。

    只要将盘口越做越大,各家粮商的地位也会越发稳固,固然有不少地方官把商人当肥羊,择期宰一头来吃肉,但粮商根基越深,敢于对粮商动手的地方官或士绅也是不多。

    一旦出事,可能会造成地方动荡,算是自毁前程的愚蠢之举了。

    思前想后,只是决心难下。

    钱自昌和李之望等人的神色都是青白不定。

    王府这一招简直是叫他们想骂人。

    在此之前商量好的东西是没有用了,王府并没有叫他们公开出价竟拍,居然是每人面前都盘了小桌,每人相隔在一步以上,然后将自己的出价和目标粮仓写在纸上。

    价高者得,就是这么简单。

    差一分银子,五万石粮就是离自己而去,不翼而飞了。

    考虑到此后源源不断的大量粮食交易,眼前的这五万石不过是个开始。

    加起来二十万石的买卖,在下一次可能是百万石,二百万石,乃至三百万石。

    湖广的正赋是一年二百八十万石左右,这个数字是完成不了,和苏州府一府的二百万石赋税额相差不多。

    松江一府两县,一年赋税是一百二十九万,苏州一州七县,一年是二百万石以上。

    浙江则是一年二百七十五万石。

    全国在嘉靖年间应该是在二千六百万石左右。

    到万历年间略有增长,但实物赋税被大规模减低了,过半粮食税被抵成了现银,杂赋也是抵成银两,这就是张居正的条鞭法。

    现在也有一些地方是抵银,但规模还不大。

    苏松和南京常州各府,加上浙江等地都是缺粮区。

    百姓纳完赋税是行有余力,据时人笔记,当时苏州一个妇人临门纺织,一人就能纺出一家一天的吃食了。

    这种前提下,男子和妇人都是以做工为主,种田为辅了。

    甚至很多百姓是直接买粮度日,反正做一日活就有一天吃食。

    这导致了苏松到南京,甚至杭州一带的百姓家里都很少储备大量的粮食,粮行米铺永远能买到粮,做工就有钱买粮,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清朝。

    结果在江南到浙江战乱时,很多城市的百姓在围城战时被饿死,因为家无储粮,一旦外粮断绝,就成了人间惨剧。

    这些地方一年的粮食贩卖总额,当时的人没有统计,但朱载??估计绝对是天文数字。

    光是这些缺粮又有钱的核心区域,一年最少也是五六百万石的买卖。

    涉及银钱达二三百万两之巨。

    这个数字,就算告诉在北京的天子,怕也是会令皇帝动心了。

    朱载??当然不会告诉皇帝,他只是笑吟吟的看着眼前的这些粮商们。

    管他们表情如何,是不是犹豫,甚至咬牙切齿。

    今天只要过来的,多半都会入彀,跑不掉的。

    没有哪个商人能拒绝眼前的这种诱惑。

    当然了,也是荣王府在此前下的功夫够足,也是积累了一定的声望和信誉,最少王府行事还是温和有序,令商人们感觉安心和信任。

    否则的话,凭眼前的这些承诺和轻飘飘的这么一张纸,想叫这些精明的大明商人就此就范,那也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

    钱自昌看了李之望一眼。

    这个同来的伙伴也是向他瞟了一眼,双方都是看到对方眼中的苦涩和脸上的神情。

    钱自昌最后又沉吟了片刻,看到已经有不少人动了笔,顿时也是心慌了。

    不论如何,这一次的竟标是要成功,否则悔之晚矣。

    看到钱自昌下笔后,李之望也是不敢再迟疑,亦是在自己眼前纸上写了地址和数字。

    众人写完后,不约而同的都是向后一仰,长长叹了口气。

    做了半辈子买卖,这一次是叫一群外行没用任何商业外的手段给拿捏住了!

    能咋办?

    服气!

    

    实在抱歉,家里有点前前一阵断更了几天,这几天想恢复正常却力不从心,还是有很多麻烦事要处理。

    暂且只能先再停更,实在是抱歉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