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抗日之铁血河山 > 第二百七十章 被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野副昌德带领63师团66旅团以及华北方面军和12军配属给63师团之炮兵大部突然出现在高龙一线的时候,尽管给刘家辉造成了相当大的被动。但是刘家辉却没有改变先打110师团的作战计划。

    在他看来,63师团的出现虽然给28集团军造成了一定的被动,但是在同时分兵攻击洛阳的63师团,出现在高龙一线的兵力绝对不会太多。虽然还没有查明高龙一线日军具体数量,但是从司徒浩和寇店守军发过来战报,以及洛阳守军发过来的战报统一分析来看,出现在高龙一线的日军绝对不会超过一个旅团。

    63师团是日军丙种师团,虽然在豫中会战之前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是兵力不过两个旅团,八个步兵大队。日军对其的加强主要是在武器上,而兵力相对去并没有增加多少。

    作为日军后组建的警备性质的师团,63师团是由独立混成第15旅团及独立混成第6旅团一部扩编来的。所缺兵员直接由在北平征集的侨民补足。无论是战斗力还是装备与原来的日军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无法相比。甚至与之前组建的那些乙种三单位师团也无法相提并论小】

    【说】

    炮兵从三单位师团一个联队下降为一个大队,辎重兵和工兵也各自只有一个大队,即没有骑兵联队也没有搜索联队。总兵力不过一万三千多人。配备军马2550匹,步骑枪6500枝、掷弹筒192个、轻机枪192挺、重机枪48挺、平射炮16门;迫击炮32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

    其火力密度与原来的四单位常备师团和特设师团相比,下降了不仅仅是一个档次。兵员也远无法与开战之初相比,老的老,小的小。就连预备役人员都不多。

    这样一个日军师团刨出去还在洛阳一线进攻的部队之外,刘家辉可以很肯定的推算出日军大体规模。绝对不会超过一个旅团四个步兵大队。即便是将工兵和辎重兵大队都算计在内也不过六个大队。而且其工兵与辎重兵大队的战斗力很让人怀疑。

    其战斗力远不如1938年便以老牌第10师团预备役人员组建,一直作为甲种特设师团使用,因为这次日军大扩军,而抽调一批部队组建新的师团,才降级成为乙种的110师团。

    所以刘家辉认为在北线的战斗中,还是应该以110师团优先。只要打掉了110师团,剩下的63师团,就好办的多了。

    如果此时暂停对110师团的围攻,或是减低攻击力度,抽调一部分兵力或是大部兵力调头攻击63师团,以28集团军此时北集团的兵力来看,只能是抓小放大。两头都想要的结果是两头都抓不住。

    如果让110师团突出合围圈,与63师团合兵一处。以110师团的战斗力来说,对目前战局才是最不利的,也会给下一步作战带来极大的麻烦。

    在63师团之66旅团突然出现在高龙一线的时候,202师和暂10师正从西、南两个方向对110师团发起猛功。在古城、关林一线的202师的那个加强团无法调动,以及暂10师暂266团在阻击战车第三师团伤亡余烬,现在尚在补充之中的情况之下。这两个师只能投入四个团参战。

    在没有将110师团完全分割的情况之下,这两个师投入战斗的四个团,按照刘家辉要全歼110师团的计划,也只是勉强够用。无法抽调出兵力东调。

    即便是现在已经查明高龙一线的日军为63师团的一部分,但是部署在关林、古城一线,防止110师团向北突围和防止63师团南下的202师那个加强团在110师团主力没有被彻底分割之前,暂时还依然无法调动。

    就算按照刘家辉的估计,63师团在高龙一线的兵力为一个旅团,但是63师团在洛阳还有一个旅团的兵力。现在66旅团对高龙一线的攻击已经展开,也就意味着这个旅团在洛阳的详攻已经失去作用。

    一旦这个团被调走,先不说还没有被分割开来的110师团会不会放弃与66旅团汇合,改为向北突围。就是这个旅团放弃对洛阳的围攻,南下参战,与高龙一线之日军相互配合,会造成局面的更加被动。所以在110师团主力未被分割,丧失突围能力之前,这个团根本就无法调动。

    当然如果洛阳城中的15军敢出城反击的话,刘家辉就大可不必担心,洛阳城外的日军会南下。但是问题是15军会这么做吗?恐怕这个15军对城外的日军撤走只能感觉到幸运。

    关键是刘家辉绝对不会将希望放在别人身上。并不是他不相信这些杂牌部队,而是出于对国军惯有的派系之争不放心。

    刘家辉很清楚,如果洛阳城外的日军倾巢南下,即便是自己下死命令给15军,恐怕人家一个伤亡过重,无力追击的借口就可以堵住自己的嘴。

    保存实力的不仅仅是中央军,杂牌部队在这方面甚至更胜一筹。特别是有如此好的借口之下,即便是中央也无法拿他们怎么样。毕竟刚刚铺天盖地的表彰过人家。

    而距离高龙最近,围歼110师团中的唯一一个完整的,也是承担了主要攻击任务的201师,主力两个团正在围歼110师团之110联队,另外一个团正在阻击拼命向东突围,试图与63师团靠拢的110师团主力,根本无法分兵。

    担心自己侧翼安全的201师师长史大辉,在得知一部日军突然出现在自己背后的高龙、寇店的时候,曾经三次请示刘家辉,提出从围歼110联队的两个团中至少抽调出两个营增援高龙一线。但是却被刘家辉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刘家辉在电话中清楚的告诉史大辉,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鱼和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以北集团目前的兵力,是不可能在围歼110师团的同时还能解决掉66旅团,在没有吃掉110联队主力之前,他的部队绝对不允许调动一兵一卒。

    在刘家辉看来,只要201师主力能够尽快的吃掉110联队主力,那么就算是66旅团突破高龙一线对全局也没有什么影响。到时候主力腾出手来的201师就可以收拾他。

    刘家辉在电话上亲口对史大辉道:“希望你能珍惜高龙、寇店一线守军以生命为代价,为你争取来的时间。抓紧时间,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火力尽快解决掉110联队。”

    “只要解决了110联队,整个洛阳南部的战局将彻底的明朗化。如果此时抽调一部分兵力增援高龙一线,将大大的延迟对110联队的围歼。弄不好,很容易让110联队突出合围圈与主力会合。这样一来将大大的增加围歼110师团的难度。”

    “与其东西兼顾,打一个得不偿失的击溃战,不如赌一把,先干净彻底的解决掉110联队在回头收拾这个63师团师团的战斗力远高于63师团,是日军北线的主力部队,只有先收拾了110师团,下一步的作战才好展开。”

    “28集团军六个主力师中,随便抽调出那一个团都有击溃110联队的实力,但是想要彻底的围歼他,一个团的兵力却绝对不够。此时抽调走两个营的部队,再刨出去阻击110师团主力向东突围的一个团。留下解决110联队部队只能因为兵力不够打成一个击溃战。”

    “古语有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现在打成击溃战,只能给围歼110师团主力造成困绕。此时只有干净彻底的打掉110联队,才是上策。鱼和熊掌大多数时候是无法兼得的。”

    说到这里,刘家辉沉默了一下道:“至于高龙、寇店那里,你要相信你的弟兄,相信与你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我相信司徒浩和你们师在高龙、寇店一线的守军会给你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史大辉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道:“我服从命令。请总座放心,我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干净利落的吃掉这个110联队。给下一步彻底歼灭110师团创造有利的战机。”

    “好,我就等你的好消息。我们现在有强大的炮兵,有美国的航空兵支援。这一仗的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我相信你们师绝对不会让阻援弟兄们的鲜血白流。”刘家辉对于史大辉的表态,还是表扬了几句。以鼓舞他们的信心。

    刘家辉嘴上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实际上心里也实在没有多少底。对于司徒浩到底能不能为201师争取到这关键的六个小时,他也不敢抱太大的信心。毕竟高龙一线敌我双方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对比都相差悬殊。而且那里的一马平川的地形对司徒浩的防御也相当的不利。

    司徒浩手中只有两个步兵连,即便是加上迫击炮连和高射机枪连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兵力。而他要面对的是在大量炮兵掩护下的,日军至少两个步兵大队。而201师原来部署在高龙一线的那个连,在司徒浩赶到的时候,恐怕已经打光了。

    尽管刘家辉已经严令洛阳的15军,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查清此时日军在洛阳城外的实际兵力,以判明高龙一线的日军实际兵力。但是从下令到现在已经三个小时过去了,15军除了发回来几封含糊其词的电报之外,没有任何回音。

    不放心的刘家辉几次去电报询问司徒浩高龙一线的战况,司徒浩回电总是只有那么几句话:“请总座放心,高龙全体守军一定坚决完成总座坚守高龙六小时的命令。即便是战至于最后一兵一卒。”

    尽管司徒浩没有叫苦,但是从寇店守军那里转发过来的报告,高龙的形势让刘家辉很是担心。寇店守军的报告,也是史大辉三次提出暂缓对110联队的围歼,抽调一部分兵力增援高龙一线的主要原因。

    从寇店守军转过来的报告来看,高龙一线的战斗进行的异常艰苦。日军打出的炮弹密集的连炸点都听不出来,而且有重炮。寇店守军曾经想办法抽调了一个连的兵力增援高龙,但是在通过日军炮火封锁线的时候,伤亡惨重,一个连只冲进去不到一个排的兵力。其余全部阵亡。

    司徒浩在高龙阻击的这六个小时,恐怕是刘家辉自回到这个时代之后,最难熬的六个小时。如果高龙一线没有阻击住日军,让日军扑到正在与110师团激战中的201师背后,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刘家辉闭上眼睛都可以想到。

    一旦让66旅团突破高龙一线,与110师团会合,在想吃掉他们,就会相当的难,要多付出多少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而且想要从根本上扭转豫中的战局,那只能是一场空话。

    尽管他在嘴上鼓励同样出现担忧的史大辉,但是他自己知道,事情没有他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到不是司徒浩会逃之夭夭,司徒浩7步兵大队进攻高龙一线的127步兵大队此时也伤亡过半,已经凑不出一个完整的中队。这次作战中,为了在中国军队主力腾出手来之前拿下高龙,休久间盛一少将将63师团的所有工兵和辎重兵,也全部投入了进攻。并作为主要进攻力量,投入战斗。

    这次的攻击担任主力的都是工兵和辎重兵一类很少上战场的兵种,而且多数是这次日军大扩军时,应征的新兵和就地征集的侨民。这些没有多少战斗经验,训练也有些显得不足的士兵,在面对守军自杀似反击的时候,一溃千里。被守军仅剩的几十号人硬生生的打垮。

    他们不仅自己率先溃败,还将127大队参与进攻的,勉强拼凑起来的仅剩的一个中队兵力也裹胁着退了下来。一直退回出发阵地,在休久间盛一少将和督战队明晃晃的刺刀威逼之下,才制止住溃势。

    66旅团最后一次攻击的失利,野副昌德看的清清楚楚。知道中国军队主力很可能已经逼近的野副昌德中将,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休久间盛一少将再进行一次攻击的请求。

    此时对救援110师团已经彻底失去信心的野副昌德,迅速的调整了部署,除了留下独立步兵第78大队为全军断后之外,主力立即撤退。当63师团参谋长佐藤贞二大佐请示是撤回洛阳还是撤向其他地方的时候。野副昌德毫不犹豫命令直接撤退回登封。

    不仅他自己要撤回登封,同时命令还在洛阳牵制性进攻的67旅团立即放弃对洛阳的进攻,迅速与支那军脱离接触,立即撤回登封与师团主力会合。

    可惜的这个时候野副昌德想要撤退已经晚了,史大辉带领的201师先头团已经逼近了高龙。抵达高龙一线之后,史大辉不待落在后边的炮兵赶到,立即将三个营一个不留的全部投入进攻。

    在高龙一线发起反击的时候,几乎在同一时间赶到寇店的201师另外一个团,也在寇店守军配合之下,向正在向寇店发起牵制性攻击的独立步兵第79大队发起全线反击。在两个小时激战之后,将79步兵大队合围起来。

    正忙着收拢部队,火炮已经牵引上马匹,部署还没有来得及调整的66旅团被201师这一顿猛打,打的晕头转向。一边徒劳的还击,一边手忙脚乱的向登封一线溃退。而此时按照野副昌德命令,断后的独立步兵第78大队还在与集中全部残存兵力发起反击的何鸣缠战根本无法撤下来担任掩护。

    下令撤退之后的野副昌德的还没有来得及挪动自己的屁股,201师的攻击部队就已经打了过来。野副昌德的撤退在猛烈的打击之下,变成了溃退。

    也许在东北与抗联打交道的时候养成的习惯,见势不妙的野副昌德很不讲究的在留下休久间盛一少将断后收容部队之后。而他自己则带头开溜,首先跑的无影无踪。

    尽管休久间盛一少将想尽办法收容部队,但是此时久战之后,已经异常疲惫的部队早就已经没有恋战之心。在201师部队的猛烈冲击之下,一路溃退,连那个重炮中队的2门150毫米加农炮顾及不少,丢下了。

    高龙一线日军溃退的如此之快,到是大出刘家辉的意料。十个小时的攻击,66旅团虽然没有能最终突破高龙一线的防御,但是也不应该在201师的攻击之下败的如此之快。

    等接到此时已经进入高龙的史大辉通过询问高龙仅剩的十几个重伤员之后,转过来的这十个小时的战况,刘家辉才知道,司徒浩在这几个小时的战斗中,虽然以几乎全军覆灭为代价,拖住了日军的攻势。但是也将高龙一线的日军两个大队的战斗力消耗干净。

    据201师的战报上看,他们仅在高龙以东一处洼地中就发现了五百多具,被砍下一支手,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火葬的日军尸体。另外还在日军停尸处不远的地方俘虏的日军一个野战医院,俘虏了日军在溃退的时候,来不及携带的伤兵六百多人。

    按照仅现在发现的尸体和俘虏的伤兵数字来看,在201师发起反击的时候,高龙一线的日军两个大队,可以说已经伤亡过半。这一仗,刘家辉可以说赢定了。

    虽然战局最终的结局是按照刘家辉的预测来的,但是司徒浩的阵亡,却让刘家辉一点的喜悦也没有。

    对于司徒浩的阵亡,刘家辉很伤心。尽管回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苦仗、累仗刘家辉都经历过,已经见惯了生死。但是两个人的阵亡,却让刘家辉最难过,一个是28集团军自浙西组建以来阵亡的最高级军官,关志刚的阵亡,一个就是司徒浩这个心腹爱将。

    关志刚的阵亡,刘家辉与其说是心疼不如说是惋惜,一个年轻有为的将领,在前途大好的时候,却因为满足自己家乡父老的一点虚荣心而白白的牺牲掉。如果关志刚没有阵亡,现在的成就绝对不会在高海宽之下。

    与关志刚不同,司徒浩自从被李有根选到刘家辉身边做贴身卫士之后,就一直跟在刘家辉身边。从一个警卫连连长一点点提升到现在的警卫团副团长兼一营长,始终在刘家辉身边工作,对刘家辉始终忠心耿耿。

    司徒浩在刘家辉身边这么多年,与刘家辉的感情相处的极深。刘家辉与其说将其当成部下,不如说当成了自己血肉相连的一个兄弟。司徒浩的阵亡,让刘家辉不仅感觉到伤心,心里更是空荡荡的。

    司徒浩的阵亡,可以说是与刘家辉自己的判断失误有很大的关系,这更让他愧疚良久。如果不是自己放松的对63师团的警惕,司徒浩也就不会以两个连去与日军两个大队作战。

    有时候,刘家辉甚至有些自责的在想,如果自己不坚持原有先歼灭110师团的作战计划,那怕是在抽调一个营增援高龙,司徒浩也不会阵亡。

    在接到司徒浩阵亡的消息的那一夜,刘家辉连晚饭都没有吃,而是坐在指挥部中默默的抽了整整一夜的烟。等司徒浩的尸体运到彭婆之后,刘家辉更是破例的亲自迎接,并亲手将司徒浩那几乎已经被机枪打烂的尸体清洗干净。

    虽然司徒浩的阵亡,让刘家辉异常难过,但是战局的发展却让他没有多少时间儿女情长。在高龙一线日军66旅团主力被击溃不久,史大辉并没有就此打住,除了留下一个团配合寇店守军围歼想跑没有跑成,被合围的独立步兵第79大队之外。

    自己则率领其余部队立即调头攻击被何鸣所部死死缠绕起来的66旅团78步兵大队。本来这个78步兵大队在接到野副昌德立即撤回高龙为全军断后的命令之后,放弃与何鸣的对峙,想要撤回高龙

    那里想到何鸣虽然因为兵力和火力虽然与得到大大加强的78大队相差悬殊,但是缠住他却没有什么问题。独立步兵第78大队大队长小田二郎少佐集中炮火对着何鸣阵地猛轰,以掩护自己撤退的时候,已经接到刘家辉电报的何鸣立即感觉出来他要跑。

    虽然还不清楚201师的进度,但是知道如果将这个还比较完整的日军大队放回去,会给201师围歼高龙一线日军造成相当的麻烦,加重201师的负担。何鸣咬咬牙,集中手头上的所有的兵力对78大队展开全线反击。

    何鸣的战术意图很明显,就是自己这边打光了,也要把78大队以及配属的几个中队缠在这里。虽然他手头的兵力与78大队相比,并不占据优势,在火力方面更是居于劣势。

    下定了决心的何鸣将手头的所有兵力全部投入到了进攻当中,自己更是一马当先。在28集团军中没有给我冲这句话,只有跟我冲。何鸣带头领着手下的部队向78大队发起猛功。

    何鸣的进攻让78大队大队长小田二郎少佐感觉到相当的头疼,被史大辉打的焦头烂额的休久间盛一少将,一封接一封电报催促他调头撤回高龙一线,掩护全军撤退。但是眼前这个死缠滥打的家伙让他根本无法撤退。

    只要78大队一开始撤退,这个对手利马开始进攻。等自己停止撤退调头回去,准备收拾他们的时候,他们又缩回自己阵地,以密集的火力阻击自己的进攻。

    时间就这么在双方打过来打过去中,一点一点的过去。在何鸣的死缠滥打之下,78大队的撤退行动迟迟无法展开。等小田二郎少佐下定决心,留下一个中队和配属过来辎重兵、工兵以及所有重武器堵截这个不要脸的对手的时候,他却已经永远没有机会在撤回到高龙一线,以完成休久间盛一少将交代给他的断后任务了。

    想尽一切办法带领大队主力的三个中队脱离了与何鸣接触的小田二郎少佐,还没有走上几步,就一头撞进了从高龙一线扑过来的201师部队的怀中。

    正嫌在高龙一线没有打过瘾的史大辉,对这个自己送上门的猎物表示了相当的欢迎。虽然炮兵还没有赶上来,但是仍然以密集的机枪火力,和雨点般的迫击炮弹盛情的招待了78大队。

    201师南下的两个营在史大辉的指挥之下,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之下,迅速的冲乱了78大队的队型。78大队将师团配属给他的一个山炮中队、重机枪中队和自己的步兵炮小队都留在了原来阵地上,掩护撤退。在撤退的时候只携带了一个迫击炮中队。

    虽然201师的炮兵还在高龙一线,没有赶过来。双方在重武器上是半斤对八两。但是在机枪和迫击炮的数量上却远不是78大队可以相比的。特别是单兵火力上,大量装备了冲锋枪和卡宾枪的201师部队,更是78大队无法相提并论的。

    此时已经失去与休久间盛一少将失去联系,却仍然固执的按照休久间盛一少将命令,想要去高龙掩护主力撤退的78大队,在与201师遭遇的时候,一上来就被201师给打蒙了。

    等手忙脚乱的小田二郎少佐在201师密集的火力打击之下,勉强稳住下来的时候,才悲哀发现,自己手头上的兵力已经少了一个中队,剩下的两个中队也被分割开来。

    实际上小田二郎少佐不知道他自己现在相当的有面子,居然能劳动28集团军的一个主力师师长亲自指挥一个团的主力来对付他。如果搁在以前,仅仅派出两个营的兵力,已经是给他极大面子了,更何况现在指挥这支规模不算大的部队的是28集团军一个头等主力师的师长。

    如果不是高龙一线日军溃退的太快,他这个最高级别军官才是一个少佐的加强大队是绝对引不起史大辉的兴趣的。可惜在寇店那里又插不上手的情况之下,已经打定主意,将这个66旅团全部吃掉的史大辉也只能将目标投向了他,拿他解谗。(,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